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同样一块电池,有的车能经受住极限考验,而有的却频频翻车?这背后其实是研发方式的不同。就在最近,吉利汽车联手深势科技搞了个大动作——把生物医药领域的‘AI+分子模拟’技术搬到了电池研发上。
AI+分子模拟到底有多牛?有人可能就要问了:AI还能玩电池?别急,先看数据。根据权威报告,电池安全事故已成为制约新能源车普及的重要因素之一,每年因电池问题导致的车辆召回事件屡见不鲜。而吉利和深势科技打造的联合实验室,正在尝试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改变这一切。
联合实验室的核心在于三大创新体系:云端电池数字孪生系统、AI代理模型以及电池新材料智能研发平台。听起来是不是很玄乎?简单说吧,这就像给电池装了个‘虚拟CT机’,不仅能看清内部构造,还能预测潜在隐患;还有个‘智能医生’随时盯着,一旦发现问题立刻报警;更有‘分子手术台’帮你定制专属电极材料。
从传统到精准,研发效率提升多少?有人可能又要问了:这技术真有那么厉害吗?还真别不信,数据显示,传统电池研发周期通常需要数年甚至更久,而借助这种‘靶向药级’精准研发模式,研发效率有望提升数倍。这意味着什么?以后咱们买到的新车,电池性能会更稳定,安全性也会更高。
吉利的底气在哪里?看到这,可能你会好奇:吉利凭什么这么自信?其实答案就在他们的‘神盾电池安全系统’里。就在几天前,吉利刚刚通过了GB38031-202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的检测,成为国内首批达标的企业之一。但你知道吗?吉利对自己的要求远高于国家标准,不仅完成了24项新国标测试,还额外增加了12项自选项目。
你的选择是什么?说到这里,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其实新能源车的未来已经悄然来临。面对日益增长的电池安全需求,你是更倾向于选择那些敢于自我加压的品牌,还是愿意等待更多验证结果?留言告诉我你的想法吧!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Copyright © 2025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3022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