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协议签署仪式在北京举行。齐鲁制药正式加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以下简称民企联合基金),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关键一步。
签约仪式上,一份特殊的协议被郑重交换:齐鲁制药将在三年内每年投入3000万元,累计9000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则按1:10比例配套,三年共投入900万元。这种创新性的资金配比机制,既体现国家对企业基础研究投入的引导作用,又充分发挥创新型医药企业活力。
据悉,齐鲁制药投入的民企联合基金 将聚焦免疫失调、细胞异常增殖、基因突变与表达调控异常、代谢失常及神经系统疾病五大核心领域,直指癌症、代谢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重大健康威胁的科学本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在签约仪式上强调:“加强生命健康领域基础研究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科技攻关方向的重要实践。”他指出,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突破关键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中发挥关键作用,但当前面临技术封锁、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等挑战。此次民企联合基金签约,标志着民营企业正式以“出题人”身份参与国家基础研究体系。
民企联合基金的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民营企业深度参与国家基础研究迈出关键一步,也意味着我国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了新的实践路径。事实上,此前相关政策早已为此打下了坚实基础。
2024年6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作出部署。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总书记进一步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路径。”总书记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说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意义重大,为推动两者深度融合、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
2025年年初举行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总书记强调:“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民营企业要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加强自主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企业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等多作贡献”。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党中央基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重心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举措。
在此背景下,民企联合Kaiyun中国网页登录入口基金应运而生。此次合作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深入贯彻落实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民企联合基金的设立,旨在发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导向作用,引导和鼓励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吸引和集聚全国优势科研力量,紧扣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需求,聚焦关键技术领域中的核心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激发民营企业创新活力,为实施国家科技创新战略注入新动能。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中国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其资金投向被视为科技创新的方向指引。2020年至2024年间,医学、化学、生物类基金规模从80亿元增至100亿元,在整体资助中占比稳定在30%-35%之间 1 。企业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始于2018年,此前参与者多为大型央企。媒体公开报道显示,2018年12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曾与中电子、中海油、中石化签署协议,三家央企共投入5.5亿元,基金委配套1.375亿元。此次齐鲁制药的加入,开辟了生物医药民营企业参与国家基础研究的新路径。这是自然科学基金委长期探索多元投入机制以来,释放的又一重要信号。
山东科技厅2023年数据显示,全省基础研究经费已从2019年的57.34亿元增长至100亿元 2 。2024年底,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发展联合基金设立了针对生物医药等领域的6支联合基金。其中,生物医药联合基金由山东省科技厅、济南市科技局、齐鲁制药集团共同出资,资助期内总额度5000万元,重点围绕抗肿瘤精准治疗药物设计与先导化合物发现、抗体与核酸药物关键技术、靶向给药系统及新型制剂等开展研究。此次齐鲁制药加入国家层面的民企联合基金,也将区域创新经验进一步推向全国舞台。
窦贤康指出,民营企业是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但在原始创新能力上面临挑战。民企联合基金通过“企业出题、科研界答题”的机制,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吸引全国优势科研力量攻克“卡脖子”问题。齐鲁制药集团副总裁张明会在致辞中表示,只有在基础研究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上优化布局,在突破前沿引领技术、关键核心技术上协同攻关,在建设高端创新技术平台、深化产学研深度合作、打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具备全球竞争力产品上加力奋进,才能把握住创新主动权。
数据显示,齐鲁制药多年保持10%以上的研发投入强度,已建立中美联动六大研发平台,目前在研创新药80余项。
挑战和机遇并存,张明会同时谈到了行业困境,在科研创新实践中,面临着源头创新能力较弱等突出困难。“我国基础研究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例约6%,与科技发达国家的15%存在明显差距。尽管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药不断推出,但绝大多数都是跟踪创新或模仿创新,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有转化意义的新机制、新靶点。”
张明会将本次合作定位为“破解生物医药关键领域‘卡脖子’问题、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战略举措”,并承诺齐鲁制药将“严格遵守基金管理机制,共创民企联合基金最优范式”。
2024年9月,公司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艾帕洛利托沃瑞利组合抗体(齐倍安)获批上市,这款治疗宫颈癌的全球首创药物,入选“2024年度山东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并于2025年1月写入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
2023年6月,齐鲁制药的1类创新药伊鲁阿克片(启欣可)获批,用于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该药在针对中国人群的晚期一线治疗研究中表现优异,中位无进展生存期达45.9个月。
齐鲁制药的国际化布局同样亮眼:2024年初,齐鲁制药雷珠单抗注射液获得欧盟上市许可,成为首个成功走出国门的国产眼科生物制剂。目前,齐鲁制药已研发上市了320余个产品,实现“从头到脚”药品保障全覆盖,产品出口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约15亿患者使用齐鲁好药。
目前齐鲁制药已有208个产品纳入国家医保目录,77个产品国内首家或独家上市。2023年位列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第三,连续多年保持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第二位。
此次签约,9900万元联合基金的背后,是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的历史性重构。随着民企联合基金项目落地,当企业研发管线向基础研究深度延伸,一系列“卡脖子”难题将有望转化为“卡位”优势。
齐鲁制药副总裁张明会致辞中的展望正在成为现实:“充分发挥民企联合基金的‘杠杆效应’和‘虹吸效应’,构建创新要素充分涌流、创新活力竞相迸发的科技创新共同体”。
1. 太平洋证券整理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药相关规模及占比》行业数据报告
Copyright © 2025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3022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