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机器人医疗专家

Kaiyun纳米机器人医疗领军者 | 16年技术沉淀 | 120+核心专利

医疗技术咨询:

0551-6389-2569

2025手术机器人医疗管理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直探医管核心观照未来趋势

发布时间:2025-08-13 17:34人气:

  

2025手术机器人医疗管理大会在上海成功召开直探医管核心观照未来趋势

  作为一种新质生产力,手术机器人正重构外科手术格局。在患者安全至上的前提下,医院如何科学管理手术机器人

  8月9日,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健康界联合直观复星举办的「精益管理 创新赋能——2025手术机器人医疗管理大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大会汇聚20+国内外顶级专家,来自国内各大医疗机构的医院管理者及设备科、医务科、临床科室、手术室等部门的医务人员,以及手术机器人相关产业的医健专业人士等300多位嘉宾齐聚一堂。大会以「精益管理」为主线,设置主论坛和3个分论坛,覆盖医院管理者最关心的核心议题,从政策解读到临床实操,从标杆案例到国际经验,为手术机器人管理提供「从理论到落地」的完整方案。

  《手术机器人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在大会首发,入选案例集的25个标杆案例从政策适配、运营提效到护理创新等多维度出发,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管理处方」。手术机器人管理卓越案例展、机器人手术理论知识竞赛等精彩环节也在大会期间呈现。

  「今天,我们因‘手术机器人’而聚,未来将因精益管理而获益。」大会在健康界副总裁、上海分公司总经理董岩主持下拉开帷幕。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和直观复星首席执行官刘釜均博士分别为大会作开幕致辞。

  赵红指出,21世纪是智能外科时代,其目标是实现手术的精准化、微无创化、高效化、稳定化、远程化、人性化,让医生享受职业成长过程,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但也面临如何平衡前沿技术与其可及性的问题,这些需要从政策、经济、医疗质量、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进行考量。

  「立足中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内手术机器人应用正在不断加速,但也面临前期投入、设备运营、人才培养、医保支付、医疗观念等难题。在此背景下,我们发起了案例征集活动,寻找更多优秀的解决方案,期望能与各位携手推动智能外科以及手术机器人造福人类。」赵红表示。

  为响应国家卫生健康委手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相关号召,今年3月,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联合健康界主办的「手术机器人管理案例征集活动」启航,旨在发掘手术机器人管理的先进经验与创新思路。案例征集涵盖5大主题23个方向,全面涵盖手术机器人管理关键环节。

  历时近3月,活动共收到76个合格案例。10位专业评审历经在线初审、在线终审两轮评审,最终产生11个卓越案例,19个优秀案例。其中,25个经典案例结集成《手术机器人管理优秀实践案例集》,为行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的参考模板,推动助力临床专科建设从「单点突破」走向迈向「全院赋能」。

  刘釜均博士表示,技术创新推动医疗进步,管理发展决定医疗质量持续提升。目前,达芬奇系统在全球装机超1万台,其中中国大陆475台,已有逾70万病患获益,这离不开专家推动与医院的精益管理。期待通过大会探索手术机器人在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提升可能,也希望第五代及单孔达芬奇系统早日在中国落地。直观复星愿与专家共建行业标准,推动微创外科发展。

  首先,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医疗保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牧带来题为《支付方式改革趋势与文化》的演讲。他指出,支付方式改革涉及DRG购买服务、权重及调整、费率等方面。DRG本质是管理工具,分组由多表组成,结合临床与统计,专家参与编制。权重需要专家协商调整,费率分固定与浮动,效果有差异。医院改革需改进服务流程、优化临床路径、采用台阶式薪酬制及扁平化组织,鼓励创新文化。随着放量,新技术可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患医保共赢。总之,改革短期看政策、中期看趋势、长期看文化。

  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大外科主任Dr.Tanuja Damani围绕「精准医疗:机器人创新与卓越运营赋能医疗革新」分享观点。她从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达芬奇手术使用情况出发,介绍了机器人手术为外科治病救人带来了哪些助力。

  她指出,所在医院达芬奇手术量增长显著,且覆盖多专科,其手术系统手术量远超腹腔镜。手术室标准化可优化资源与操作,全天候服务能提升公平性、降低并发症等。急诊普外科中机器人手术应用增加,中转率低、住院时间短。通过与直观外科公司合作及培训助力技术推广,达芬奇5显示出了更高的效率、更安全的效果,以及力反馈技术的改善,未来远程协作潜力也更大。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王争副院长结合医院使用手术机器人的实践,带来了《智慧+精准,打造医疗服务品质——仁济医院手术机器人项目管理实践》。王争坦言,医院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项目历经多年发展,现有 4 台设备,累计手术超 1.5 万例,覆盖多科室多种术式,手术量全国领先,运行高效。通过明确趋势、纳入医保等措施解决初期痛点,并有制度保障规范操作、护理保障提升效率、人才培养助力发展。未来将融合 AI、5G 等技术,让手术更智能精准。

  随后进行的是手术机器人管理案例征集活动颁奖仪式,健康界创始人、总裁赵红,直观复星首席执行官刘釜均博士为获得卓越案例的医院代表颁发奖杯和证书。

  获得卓越案例的11家医院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无锡市人民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肿瘤医院、秦皇岛市第一医院、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浙江省人民医院、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颁奖及发布仪式结束后,再次进入论坛环节,江南大学附属中心医院党委开云官方网址书记冯宁翰上台主持。

  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党委副书记贾慧敏分享了题为《手术机器人应用推动医院精益管理》的内容。贾慧敏指出,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的组建,为配置手术机器人带来契机。通过资源共享、流程优化、质量控制等精益管理,医院手术机器人应用超1000 例,提升了运营效率,也降低了成本。配置手术机器人推动医院绩效考核进入 A 级,三级四级手术量提升,并促进了学科发展、人才建设和高质量发展。

  攀枝花市中心医院副院长颜璟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分享「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地市级医院新技术的管理实践」。他介绍道,医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引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通过前期调研、成立管理组、伦理审查、人员培训、争取医保政策等措施推进项目。截至2025 年 6 月,累计完成手术 2179 例,覆盖 5 个科室,发表多篇论文,立项多项课题,提升了区域影响力,促进了医院高质量发展,也探索了设备效益评价模式。

  直观医疗首席业务与营销官兼副总裁Henry Charlton的演讲题目是《机器人手术:医疗健康的未来革新者》。Henry Charlton指出,机器人辅助手术RAS已成趋势,且拥有多样化的选择方案。达芬奇系统应用广泛,截至 2025 年 3 月累计完成超 1767 万例手术。临床证据显示,相比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其在降低手术中转率、并发症等方面更具优势,并在单孔、远程协作、腔内等方向持续发展。未来,其将通过增强感知、利用AI等提升效果,同时需注重患者安全,推动医疗革新。

  在圆桌讨论环节,达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乔俊东副院长主持该环节。五位嘉宾围绕——手术机器人如何实现「买得起、用得好、管得精」这一话题展开深入研讨,嘉宾们结合实际情况,各抒己见。

  东部战区总医院心胸外科主任申翼率先发言。他表示,达芬奇机器人在胸外科应用广泛,能为复杂手术及无手术机会的患者提供微创治疗。其费用虽高,但若能解决普通手术无法覆盖的问题,表明手术机器人极具使用价值,适合推广。总之,建议企业提供更进阶培训,同时希望其降低耗材成本,适配医保及集采政策,改进器械以提升匹配度。

  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大外科主任黄顺根坦言,手术机器人确实是微创化趋势的代表,其精准化程度是普通腔镜手术难以比拟的。要用好机器人,需优化流程、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减少并发症,术后总结问题以推动进步。还要配备从初级到高级的标准化培训,且符合国家在认证培训中心培训的要求。他还认为,机器人未来会与更多技术联合使用,从而更好地为儿童服务。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综合办主任王亮认为,医院能否购置新型设备与自身定位相关,其所在医院以高端技术等为发展理念,通过专项资金保障设备购置,以提升核心竞争力。用好设备需在多专科广泛应用高新手术,提升患者认知。管理上,结合医保政策和「国考」导向,对达芬奇与腔镜手术分类管理,用临床路径规范以降低患者花费;同时加强医疗核心指标管理考核,保障患者质量与安全,助力医院及专业发展。

  上海市胸科医院采购中心副主任杨越结合实际情况介绍道,「买得起」方面,医院现有两台达芬奇机器人及一台支气管镜机器人,设备购置依赖财政资金,需测算成本与平衡点,集采或优化价格;「用得好」则需政策与绩效引导,其医院推出专项政策,使手术量增长;此外,还需聚焦平台建设与人才培养,该院已获批成为教学示范中心并牵头相关共识;「管得精」需要院内多部门协作及厂家支持,以优化手术器械搭配、降低成本。

  直观复星销售及市场副总裁蔡幸颖从企业端分享了自己的见解。她表示,厂家希望配合政策,协助医院和医生为患者提供优质且经济的治疗方法。在「买得起」方面,通过国产化降低设备价格,推出可多次使用的耗材以减少单次费用,持续降低成本;在「用得好」方面,建立培训中心,提供设备、模拟机和从基础到进阶的课程,助力医生提升;「管得精」方面,未来拓展AI、远程协作等功能,实现手术数据化,期望将临床疗效转化为经济价值,降低医疗支出。

  分论坛一的主题是「手术机器人管理规范与实践」。本场分论坛,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手术机器人管理规范与实践的相关问题,各自分享了宝贵的经验和前沿的理念。

  在本环节,美国纽约大学朗格尼医学中心大外科主任Tanuja Damani带来主题演讲《达芬奇手术的规划性增长:理念与策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群力院区综合办王亮主任讨论了「手术机器人助力分院区高质量发展」,四川省肿瘤医院医务处李扬处长分享了「人工智能如何提质增效、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小儿外科汤绍涛主任分享了「智能技术领航学科发展和科研创新之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医务科副主任陈举达探讨了「医务管理如何支撑机器人平台运营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学装备部副主任曹扬基于实践经验介绍了「大型医用设备创新管理」。

  泰康医疗管理有限公司副总裁兼首席运营官肖万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州院区医务处副处长白晓冬、武汉协和重庆医院医学工程科科长王腾飞、天津市人民医院医用耗材部主任孙秀颖、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张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医学工程部装备评价科副科长何若淼参加了圆桌讨论环节。他们围绕「医院的机器人管理体系中如何优化资源配置?」和「手术机器人对外科及医院发展有哪些重要价值?」两个议题进行了探讨。

  手术机器人作为医疗领域的重要创新技术,其管理规范与实践对于提升医疗质量、推动医院发展至关重要。此次交流有望为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有益的借鉴,共同推动手术机器人在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与发展。

  分论坛二的主题是「机器人手术护理配合与创新」,该论坛围绕机器人手术护理配合这一关键领域展开深入探讨。本场论坛,各位专家围绕机器人手术的护理配合与创新,从指南解读、管理方案、学科发展、团队建设、器械管理以及精益管理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享和交流。

  该论坛共有5场主题演讲,分别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的陈红总护士长详解「智能术间,效能革命——机器人连台手术效率管理路径优化」、浙江省人民医院的喻晓芬护士长分享「科研创新,机器人助力手术室学科发展」、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赖雁玲护士长则分享「手术室助力机器人手术高效运管」、江苏省肿瘤医院手术室钱晨护士长分享「智护安全细节创新—— 机器人手术器械精细化管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麻醉手术部主管护师王宝嘉分享「从起步到成熟:达芬奇护理团队能力建设的系统实践」。

  在圆桌讨论环节,无锡市人民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周璃、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手术室护士长孙绍琼和大连理工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手术室护士长管亮围绕「机器人项目如何进行精益管理和如何提高手术效率」这一话题展开了讨论。

  分论坛三为闭门会议,国内外与会专家围绕普外科机器人手术案例进行了交流研讨。

  学术会议之外,本次大会也成为专家与尖端手术机器人零距离接触的盛宴。达芬奇Xi手术系统、达芬奇SP手术系统、Ion支气管镜机器人在大会会场悉数亮相,并开放试驾体验,供嘉宾们实际操作,沉浸式体验手术机器人。

  同时,达芬奇SimNow模拟器也为与会者提供了的操作演练机会。围绕达芬奇构建的系统生态圈、学习生态圈和服务生态圈完整解决方案也在现场得到深入展示。

  在热烈的氛围中,专家们踊跃试驾,亲手操作体验达芬奇手术系统与Ion机器人导航系统的精妙之处,技术交流与前沿探讨在现场持续升温。在试驾过程中,不时有交流讨论的声音,整体氛围专注而热烈。

  本次大会汇聚多方力量,围绕手术机器人的管理与实践深入探讨,并发布优秀案例集为行业提供借鉴。从政策适配到运营提效,从技术创新到护理配合,专家们共话「买得起、用得好、管得精」之道,现场试驾体验区更显技术吸引力。未来,随着精益管理深化与技术迭代,手术机器人将持续重构外科格局,以智能精准赋能医疗高质量发展,惠及更多患者。


155-2924-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