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深圳特区的事,特别的事,特别的趋势,特别需要你关注、特别要办的事,也同时发布深圳最新政策、人事、法规、产品、技术、品牌、服务、数据等。
近日,智联招聘和泽平宏观联合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5》。报告Kaiyun显示,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深圳稳居全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第三位。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来观察,北京、上海、深圳依然是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三名,广州、杭州、成都、南京、苏州、武汉、无锡进入前十。广东省共有4个城市进入2024年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前20名,除广州、深圳之外,佛山列第17位,东莞列第18位。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城市群看,六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其中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
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依旧更倾向往一二线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约五成的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二线城市。
报告指出,2024年深圳常住人口同比增加20万人,居全国前列,人才也保持净流入。从2020年至2024年,深圳连续5年的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1.3%、1.4%、1.1%、1.2%、1.2%,人才集聚效应明显。主要原因是深圳经济发展速度快,拥有低于北京和上海的落户门槛,以及各类创新的产业,能提供较多工作岗位等。2024年,深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家,密度居全国第一。
从人才来源看,2024年人才流向深圳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38.6%,低于2023年前十来源地的39%,深圳的人才来源集中度继续下降。其中,珠三角城市有3个,合计占比18%。
从去向看,深圳人才流向的前十大城市合计占比48.2%,低于2023年前十来源地的50.2%,深圳的人才去向更加分散。其中珠三角城市升至5个,合计占比33.5%。流出深圳的人才中11.5%流向广州,其次是流向东莞、惠州、佛山,占比分别为10.5%、4.8%、4.2%。
中新网深圳5月10日电 (许青青 雯玉)深圳技术大学10日举行医工交叉创新研究院(下称“创新研究院”)揭牌仪式暨首届医工融合高峰论坛。深圳技术Kaiyun大学特聘教授、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医疗器械)学科带头人匡绍龙担任研究院执行院长。
创新研究院依托深圳市坪山区生物医药产业优势,整合该校大健康与环境工程、中德智能制造学院、大数据与互联网学院、城市交通与物流学院等学科资源,锚定高端医疗装备、智能助力助老助残装备、医疗大数据与医疗信息系统、跨尺度诊疗装备与系统四大发展方向,以解决产业核心技术为目标,培养医工交叉复合型人才。
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余艾冰、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孟庆虎等10位院士及行业领军人才领衔组成创新研究院的战略咨询团队,解放军总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张立海等15位临床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权威专家组建创新研究院科技专家委员会。
创新研究院执行院长匡绍龙长期从事医疗机器人与智能诊疗装备研发、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协同工作,拥有国内外发明专利30余项。匡绍龙表示:“我们将推进各类科学技术研究,如手术机器人、脑机接口与人机交互技术、健康与慢病管理信息系统、微纳米诊疗装备等,助力新型、新兴医疗器械研发,助力智慧医疗和康复养老产业发展。”
创新研究院还牵头成立“医工交叉创新联盟”,联合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科研任务部、深圳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深圳市生物医药创新产业园、深圳市易电能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等20余家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学会、产业园、医院、企业等,共同开展相关工作。(完)
近日,由深圳市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龙岗区引导基金投资有限公司、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重投集团”)所属深圳市重投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投资本”)、深圳市福田红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深圳市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赛米产业私募基金”正式设立。注册落地龙岗,首期注册资本36亿元。
据悉,重投资本作为深重投集团产融平台,依托集团优势资源发起设立多支市场化基金,聚焦产业链上下游关键核心环节投资了至信微电子、辰卓科技等一批国产替代独角兽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着力打造CVC产业资本重投品牌。
龙岗金控公司成立于2015年11月,注册资本61.68亿元。公司坚持“产业综合金融服务商”定位,聚焦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小额贷款、融资担保、融资租赁核心业务,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综合金融服务格局,构建了支持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种子+天使+VC+PE+并购”基金矩阵,形成了总规模476亿元的产业基金集群;贷款、担保、融资租赁业务板块累计服务企业规模超650亿元。
Copyright © 2025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302275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