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机器人医疗专家

Kaiyun纳米机器人医疗领军者 | 16年技术沉淀 | 120+核心专利

医疗技术咨询:

0551-6389-2569

“中国药谷”的江夏机遇——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奋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新地标

发布时间:2025-08-06 20:20人气:

  

“中国药谷”的江夏机遇——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奋力打造中部地区产业新地标

  2021年7月30日,时任省委副书记、省长王忠林到武汉市江夏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调研,要求武汉市和江夏区把握机遇,加大招商引资和产业培育力度,推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加快发展,为我省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作出更大贡献。

  如今四年过去了,武汉南大门,一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快崛起,成为推动大健康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药谷”集聚效应已然成形。

  江夏区以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为抓手,围绕生物医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药、医疗器械、生物制造、健康服务、现代中医药、健康食品和前沿领域、交叉学科“6+X”产业体系,奋力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新地标。

  盛夏时节,走进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武汉蓝”之下,道路纵横交错、平整宽阔,光谷南大健康研发生产中心、东湖高新国际健康城、国药BIO-PARK生命康城、中南高科江夏生命科学城四大特色园区已经建成。

  生命健康产业是湖北省五大优势产业之一,是武汉市“965”产业中的支柱产业,也是江夏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

  在国家战略指导下,武汉谋划世界级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2019年,《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2019—2035年)》发布,确定全市“一城一园三区”大健康产业发展空间格局。其中,“一城”为光谷生物城,“一园”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

  按照规划,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当年落子江夏,主要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溢出效应,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规模制造,打造大健康产业新一轮发展增长极。

  2025年,武汉市发布《关于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实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光谷、车谷、网谷、星谷、药谷“五谷”协同创新,将江夏区定位为“药谷”核心区域。

  8月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忠林在武汉调研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装备产业发展,强调要加快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为了成为湖北省万亿大健康产业集群核心成员,我们按照‘人产城融合、康养结合、药械联合’的发展思路,努力建设发展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打造中部地区大健康产业新地标。”江夏区主要负责人表示。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规划面积98.1平方公里,按照“一园三区”布局,打造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和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三大产业集聚区。

  郑店大健康产业综合区主要以生物医药研发、制造为主,重点发展疫苗、血液制品和抗体药物等生物药,以及医疗流通。庙山医疗器械特色区的发展路径,是成为应用导向明确、贴近市场需求的医疗器械产业区。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由健康研发区、数字健康区、健康养老区、拓展支撑区等构成,满足个性化、差异化医养需求,打造模式创新、科技引领的独特康养社区。

  六年来,江夏投资超300亿元进行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山湖大道通车、江夏之星封顶、凤栖湖公园“刷绿”、110kV秀慧变电站投用……如今已形成四横三纵的骨干路网,全面升级水电气网等基础设施,新招引生命健康类企业100余家。

  产业园带动下,全区生命健康相关企业累计达397家,规上、限上企业85家。

  大健康产业规模,也实现跨越式增长:2023年产值150亿元;2024年产值225亿元;2025年前4个月产值102亿元,预计全年可完成260亿元!

  “我们将通过10年努力,引进100家规模以上大健康企业,到2030年,打造1000亿级产业集群,带动5万人就业,争创全市第五个国家级产业基地。”江夏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大健康产业链链长孙娅莉信心满满。

  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与光谷生物城毗邻,发展空间广阔,通过承接、放大光谷生物城产业溢出效应,初步形成集聚态势,2024年被工信部评为“中国最具生物安全特色产业园区”,为湖北省唯一入选园区。

  2月28日,心生科技精准医疗纳米机器人等6个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总投资约33亿元,涵盖医疗器械、生物医药、新材料研发等领域。

  5月23日,8个大健康产业项目和1个乡村振兴项目集中签约,落户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总投资17.2亿元,涵盖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医药流通、科技农业等多个领域。

  8月5日,沃尔斯顿国际发热理疗产品研发及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签约落地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总投资5.7亿元,将建设总部大厦、大型实验室、电子车间、新材料车间等设施。

  签约座谈时,企业代表们纷纷表示,江夏区具有完善的产业配套和优越的营商环境,对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投资兴业充满信心,下一步将加快推动项目落地建设,为江夏区打造千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贡献力量。

  招商引资干部们表示,江夏区将当好企业“陪跑员”“助跑员”,以“有求必应、无事不扰”为服务准则,着力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为的新型政商关系,“以最大诚意、最优政策、最佳服务保障项目落地,确保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2月6日,在位于光谷南大健康研发生产中心的卓外(武汉)高端医学影像研发生产基地车间内,激光打标机伴随着“嘶嘶”声,在镜体上快速地镌刻出“Zolwise”(卓外的英文名)的标识。随后,身穿无尘服的生产人员将完成打标的10毫米光学腹腔镜放入包装盒,新年第一支光学内窥镜正式产出,这也标志着这个总投资2亿元的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卓外(武汉)高端医学影像研发生产基地,是2024年度武汉十大具有影响力的招商引资项目之一,去年9月开工建设。该研发生产基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光学内窥镜产出不仅填补了湖北省在该领域的空白,也为国内医疗设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步入第三季度,江夏招商引资工作迈向新阶段,我们坚持实干精神,努力打造一个吸引大健康产业投资的‘强磁场’。”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负责人表示。

  今年上半年,园区参与承办世界大健康博览会,主办3场集中签约活动,并围绕企业服务、赋能升级等主题举办多场企业家茶话会、科经荟萃系列活动,帮助园区多家企业评选江夏区创新创业领军团队。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启动区内,建设布局4家各具特色的生物医药产业园区,56.4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已经建成,方便企业拎包入驻,集聚企业200余家。

  位于五里界健康养老特色区的武汉联好防护有限公司现代化生产车间,全自动口罩机有节奏地运转着,发出规律的“咔嗒”声,与工人防尘服摩擦的“沙沙”声交织成一曲独特的生产交响曲。雪白的无纺布、熔喷布和鼻梁条在先进的生产线上有序流转,经过压花、折叠、鼻梁条植入、多层熔合、裁切、耳带焊接等一系列精细工序,一片片品质卓越的“江夏造”口罩整齐装包,仿佛即将奔赴国际战场的“勇士”,蓄势待发。

  近年来,武汉联好凭借CE、FDA、ISO13485等一摞摞厚重的国际认证证书,成功获得国际市场“入场券”。从最初单笔2500万只口罩订单远渡重洋,到如今构建起“海外仓+数字营销”的成熟体系,公司国际化步伐稳健而有力。这些认证,不仅是产品质量的权威背书,更是武汉联好在国际市场上树立品牌形象的坚实基石。

  基因药是一种通过载体送达病灶,替代缺陷基因,实现病体康复的药物。然而这种药物费用非常昂贵,往往一针就得上千万元,让大批患者望而却步。为了降低基因药制备成本,总部位于江夏郑店的劲帆生物医药科技(武汉)有限公司攻关腺病毒基因药大规模稳定生产技术,在保证药物活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成功实现大规模、低成本制备,让罕见病基因药费用由上千万元降至一百万元,为患者带来福音,也为破解基因药价格居高不下的全球难题提供了中国方案。

  走进劲帆江夏生产基地,生产线繁忙而有序,一批用于肝脏方面的治疗性疫苗、神经系统的基因治疗药物正在大量制备中。这些“一针见效”的基因药物,具有巨大的治疗潜力,可用于治疗癫痫、智力发育障碍、渐冻症等目前无法根治的罕见病、遗传性疾病,以及帕金森、阿尔茨海默、肿瘤等难治慢性病。

  2020年,备受全球瞩目的第一支“武汉造”新冠疫苗从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走向世界,也让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站到生物技术和生命健康产业时代风口。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国药集团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湖北江夏实验室三张名片引领园区高质量发展;南京医药、启瑞药业、普生制药、久安药业等产业规模稳中有进;引进培育劲帆生物、卓外医疗、稳健医疗、京东大健康智能产业园等重点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拥有目前中国唯一一个P4(生物安全最高等级)生物实验室,拥有国家病毒资源库、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多个一流科研设施平台。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也是生物制品行业内唯一的博士授予单位,累计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计划30余项,省市区科技项目20余项。

  湖北江夏实验室是首批布局建设的7家湖北实验室之一,在园内拥有7万平方米的独立物理空间,凝聚湖北省内外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与生物安全领域优势力量。

  此外,华海药业、天勤生物、上成生物、核子农业、光华伟业等重点企业相继落地,国药武生所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嘉必优武汉合成生物中试基地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子布局。

  据统计,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现拥有上市公司2家、瞪羚企业10家,高新技术企业27家、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其中武汉血制年产值达10亿。

  创新平台、科技企业集聚,共同筑牢产业发展基石。现在,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已初步形成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血制等为代表的疫苗和血制品产业,以卓外医疗、稳健医疗为代表的设备和高值耗材产业,以启瑞药业、亨迪药业、久安药业、诺安药业、普生制药、贝参药业为代表的药品制剂产业,以劲帆生物、金唯科生物为代表的细胞基因治疗产业,以嘉必优为代表的合成生物产业,以天勤生物、华海药业、中科开浦为代表的医药研发产业,以南京医药为代表的医药物流产业的发展格局,产业发展集群效应初显。

  人才政策方面,江夏区重磅出台“支持创新和产业发展33条”“汤逊湖人才十条”等惠企政策,拿出含金量高的“人才卡”、最好的“湖景房”、景区化的“产业园”;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配套资金支持,最高100万元人才经费资助和最高2000万元的项目经费支持。

  金融支持方面,江夏已建立“1+5”政府投资基金体系,子基金规模成群、基金“朋友圈”丰富。形成超750亿元政府投资基金集群,参股设立子基金17只,全量基金口径穿透投资项目160余个,投资金额超120亿元。与深创投、国投创业、高瓴资本、同创伟业、达安基因、倚锋资本、复星集团等行业头部优质基金管理机构开展深度合作。


155-2924-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