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纳米机器人医疗专家

Kaiyun纳米机器人医疗领军者 | 16年技术沉淀 | 120+核心专利

医疗技术咨询:

0551-6389-2569

探访上海首个“养老硅谷”:以科技加持有温度的晚年离我们还有多远?

发布时间:2025-07-08 10:46人气:

  在闵行“大零号湾”区域,一座占地1平方公里的养老科技产业园正悄然崛起。这里聚集了50余家养老科技企业,涵盖智能康复、适老化改造、远程医疗等领域,成为上海首个以“养老科技”命名的专业化产业园区。作为上海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创新实践,这座园区不仅承载着技术创新的使命,更试图破解老龄化社会的服务痛点。

  以科技破解养老“痛点”,让更多人能享受更加智能、温暖及便捷的晚年生活,这样的愿景离我们有多远?带着这个问题,记者走进上海市养老科技产业园。

  这款名为“轻质下肢助力外骨骼机器人”的设备,通过AI算法与传感器融合,可为下肢无力的老年人提供行走助力。“传统助行器只能支撑身体,而我们的产品能主动识别用户步态,提供30%以上的行走助力。”公司负责人王舒服演示道,一位试用老人原本需搀扶才能挪步,在设备辅助下竟可独立完成跨步动作。

  这款看似科幻的产品背后,是叁联人科技十余年的技术积累。作为安徽三联机器人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其母公司深耕智慧养老领域多年,自主研发的全自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已占据国内高端养老机构市场份额的90%以上。然而,外骨骼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却充满挑战。“医用版需二类医疗器械认证,民用版则面临标准模糊、价格高昂的困境。”王舒服坦言,尽管产品已迭代至第四代,但年销售额仍停留在数百万元级别。

  “蛮舒服的,好久没这样洗得痛快了!” 85岁的吴伯伯卧床多年,洗澡曾是全家最犯愁的事。今年初,闵行区“纳闵喜遇”助浴项目让他体验了神奇一幕:助浴员在床边搭起透明舱体,仅用一瓶500毫升纯净水,10分钟后老人全身清爽焕然一新。 吴伯伯体验的 这项由中进宏康医疗科技研发的便携式纳米温疗浴舱技术,正从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走向闵行社区。

  与中进宏康医疗科技的“纳米助浴舱”相比,叁联人科技的机器人更偏向技术密集型,而后者则以“微创新”解决民生刚需。这款形似太空舱的设备通过纳米水粒子技术,可在10分钟内完成失能老人的全身清洁,全程仅需500毫升清水,且无须搬动老人。“传统助浴需多人协作,风险高且隐私难保障,我们的产品让老人在床上就能完成洗浴。”中进宏康负责人丁庆飞介绍,该设备已在闵行区6个街道试点,累计服务800余人次,用户满意度达95%。

  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的建立,离不开政府的顶层设计与资源整合。吴泾镇相关负责人透露,园区规划之初便明确了“产学研一体化”路径:依托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的技术支撑,联合谷仓科技集团打造智能硬件孵化器,并引入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科研力量。“我们希望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场景落地的完整闭环。”该负责人说。

  这种生态优势在叁联人科技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公司研发的“全自动床椅一体化机器人”正是与高校团队合作的成果,其核心技术发明专利30余项,主导1项国家标准和1项行业标准。“园区帮我们对接了上海多家三甲医院进行临床测试,还提供了租金补贴和人才落户绿色通道。”王舒服表示,这些支持使企业研发投入节省了约30%。

  中进宏康的纳米助浴舱则受益于场景开放的红利。通过与民政部门合作,产品在莘庄养老院、君莲养老院等机构免费试点,收集了数千小时的使用数据。“政府不仅帮我们打开市场,还协调保险公司探索‘护理险+设备租赁’模式,降低老人使用门槛。”丁宏飞坦言,目前推广最大困境还在费用支付,如果能够将使用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则可以让更多失能老人享受到该服务。

  目前园区集聚一大批养老科技创新企业:博音听力在全国开设200家门店,其骨导式助听器让老人惊呼“听到了”;数创医疗的“心电随身测”进入社区医院,攻克居家心电监测难题;智像医疗将头颅磁共振设备压缩至可移动形态……

  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的实践,折射出中国银发经济的巨大潜力。数据显示,上海市户籍人口中,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577.62万人,占总人口的37.6%。这一庞大的市场催生出多元化需求:从基础照护到健康管理,从居家适老化改造到智慧养老服务,每个细分领域都孕育着创新机遇。

  然而,机遇背后亦存隐忧。叁联人科技面临的“标准困境”并非个案:外骨骼机器人究竟属于医疗器械还是消费电子?纳米助浴舱老人支付意愿与运营成本如何平衡?“新兴养老产品往往游走于医疗与消费的灰色地带,亟须明确的监管框架。”业内专家建议,加大力度规范引导行业良性发展。

  在今年6月举行的“浦江第一湾会客厅”的圆桌论坛上,一场关于“科技温度”的讨论引人深思。上海交大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副校长檀晓红分享了一个案例:该校50岁以上学员对陪伴机器人的接受度很高,但现有产品多注重功能而缺乏情感交互。“老人们需要的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是被需要的感觉。”她建议企业在设计时融入“记忆盒子”“亲情通话”等情感化功能。

  这种人文视角在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已初见端倪。中进宏康的纳米助浴舱内设有音乐播放器和语音交互系统, 洗浴过程中通过语音引导,让老人可以放松下来 ;叁联人科技的机器人护理床配备智能床垫,可实时监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未来的养老科技,一定是硬实力与软关怀的结合。”园区运营方大零号湾集团相关负责人柏乐介绍,园区内小米生态链核心孵化器“谷仓科技”设立上海不老汇公司,计划三年培育20家养老科技企业,要让更多老人拥有更具尊严的选择。

  从外骨骼机器人到纳米助浴舱,从智能芯片到适老化材料,上海养老科技产业园正以“硬科技+暖服务”的模式,重新定义银发经济的Kaiyun中国网页登录入口内涵。在这片试验田中,科技不仅改变着养老方式,更重塑着对老年生活的定义——即“老有所依”升级为“老有智享、老有善养”,银发经济才能真正成为有温度的经济。


155-2924-28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