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机器人在人体内精准找到肿瘤,打开开关并释放药物。得益于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这一科幻片场景中的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有望加快进行应用。新京报记者从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获悉,目前,北京9家试点单位赋权改革工作进展顺利,共完成63个项目的赋权工作。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8日讯 无需手术也能安全快速溶栓,完成心血管疾病(血栓)的靶向治疗。近日,武汉理工大学研制出可溶栓纳米机器人,为心血管疾病患者带来福音。这项革新性研究成果刊发于Science子刊《Science Advances》。1纳米是10的负9次方米。
近年来,医疗纳米机器人作为一种具有巨大潜力的创新技术,受到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为您介绍医疗纳米机器人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已通过FDA认证的相关药物和器械。
该机器人让人想起普渡大学研究人员制造的微型机器,它只有几根头发那么大,可以通过跳来跳去穿过人类结肠,在最需要的地方提供药物治疗。
早在1966年上映的科幻电影《神奇旅程》中,人们就有了关于治疗疾病的全新想象:从修补、治疗人体的单个细胞着手对付疾病。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最新发表一篇材料学研究论文称,研究人员研发的一种对温度敏感的磁控纳米机器人能清除水中污染物。
该机器人隐藏的「武器」仅在肿瘤微环境中激活,经过小鼠实验,肿瘤生长有效减少了70%。这种纳米机器人能精准杀死小鼠癌细胞,机器人的「武器」隐藏在纳米结构中,只有在肿瘤微环境中才会发起攻击,诱导癌细胞凋亡,在正常生理环境下会保持惰性。
中新社武汉12月24日电 (马芙蓉 黄玲林)记者24日从武汉理工大学获悉,该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科首席教授官建国带领团队,研制出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这意味着,未来,外科医生通过向病人注射纳米机器人来治疗心血管相关的疾病,有望成为现实。
科技日报讯 用DNA建造一个微型机器人,并用它来研究肉眼看不见的细胞过程——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法国国家健康与医学研究院、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和蒙彼利埃大学的科学家们认真研究的主题。
新华社北京5月28日电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科研人员设计出一种由氧化铁纳米酶制成的纳米机器人,可快速、精准地杀灭常见的真菌病原体——白色念珠菌。相关论文发表在德国《先进材料》杂志上。
所谓纳米是一种长度计量单位,1纳米等于10-9米,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轴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1纳米。
25日武汉理工大学发布消息,近日,该校材料复合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际化示范学院(微电子Kaiyun学院)官建国教授团队在微纳机器人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制出可注射溶栓纳米机器人。
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第二物理研究所领导的团队开发出可改造人造细胞的DNA纳米机器人。这一创新技术能控制合成细胞中脂质膜的形状和通透性,为合成生物学发展提供了全新工具。相关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材料》杂志上。细胞的形态对生物功能至关重要,这一概念符合“形式追随功能”的设计原则。
细菌在我们牙齿深处的堆积可能导致难以触及的区域的感染,印度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套微小的清洁机器人,他们认为可以胜任这一任务。
当前,随着人们更深入地探索由分子和纳米粒子构成的表层量子宇宙,科技的发展正朝着微观世界延伸而去,并重新想象各种可能性。许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纳米技术已经在为我们生产各种日用品了。
【杀死小鼠体内癌细胞 懂得隐藏“武器”的纳米机器人问世】财联社7月6日电,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团队开发出一种能杀死小鼠癌细胞的纳米机器人。该机器人的“武器”隐藏在纳米结构中,仅在肿瘤微环境中才暴露,从而保护了健康细胞。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纳米技术》上。
纳米机器人是指大小在纳米级别的机器人,由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机械制造技术等多种技术交叉发展而来。这些机器人可以在非常小的空间内进行操作,甚至可以进入人体内部进行医疗治疗和药物传递等。
图A(右)的立体结构是最新发表的纳米机器人,它由3个二维的部件组装形成1个类六面立方体的三维结构。图F即该机器人的操作方式。·该纳米机器人具有催化性,且首次实现了三维人工纳米结构的直接自我复制。一纳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10^-9米)。
现在,在纳米级的尺Kaiyun度下,一场“特洛伊战争”正在打响:利用特殊纳米技术构建的纳米机器人,携载着药物在血管中穿梭,识别到肿瘤血管时,纳米机器人就仿佛“特洛伊木马”一般,将药物“伏兵”在肿瘤血管内精准释放,阻断肿瘤的血液供应,使其缺乏营养供应并最终坏死。
Copyright © 2025 开云智能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备案号:晋ICP备2023022755号-1